-
2025-04-15
“犯罪所得”概念源自于《刑法》第六十四条,指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而“非法获利”则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卖淫刑案解释》”)中就卖淫类犯罪定罪量刑提出的一个新概念。2017年《涉卖淫刑案解释》中,提出了容留卖淫罪,非法获利5万元,则属于情节严重,那么如何理解“非法获利”?就
-
2025-03-26
病历反应了患者接受诊疗的全部过程,是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的最主要证据。病历内容是否客观、真实、准确地反应了患者的诊疗过程,对于认定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病历由医疗机构制作并控制,司法实务中患者经常对病历的真实性表示质疑,但往往不得其法。现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关于病历真实性的专家
-
2025-03-04
在司法程序上,行政治安处理与刑事侦查往往存在密切联系,部分刑事案件也是在治安处理过程中转化形成的,因此,治安笔录中已经固定的事实能否直接在刑事案件中作为定案依据?目前司法实践中的主流观点是不可以直接适用,【刑事审判参考】【第972号】王志余、秦群英容留卖淫案中,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通中刑终字第13号刑事裁定书认为:行政执法中收集的言词证据,只有经过侦查机关依法重新取证的才具有刑事证
-
2025-02-26
本文结合团队近期承办的以下项目梳理数据资源资产化路径:在具体承办的文旅项目中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挖掘文旅数据资源,汇聚文化样本,归集文化素材,提炼文化基因,实现数据赋能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具体承办的资产管理项目中对资产、工程租赁等应用场景业务数据的高效管理,通过合规的数据治理、准确的资产评估和有效的资产运营,企业可以充分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实现数据资产的最大化利用。数据资源的资产化,即将数据转化为
-
2025-02-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法释〔2022〕14号)第三条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依据
-
2025-02-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法释〔2022〕14号)第三条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依据
-
2025-02-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已于2024年11月25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3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2月1日起施行。为正确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第一条 当事人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第一项规定请求确认重婚的婚姻无效,提起诉讼时合法婚
-
2025-01-14
一问题由来笔者近期在一件代理被告应诉的民间借贷案件时,遇到这样一个情况,原告代理律师在一审庭审举证、甚至在一审法官询问其是否将某份材料作为证据提交法庭时,明确表示了拒绝,但一审法官却将该份材料作为重要判决理由判决原告胜诉,毫无疑问,这违反了“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我方提起了上诉。二审中,经二审法官询问,对方代理律师明确要求将该份证据作为二审证据提交法庭。对此,笔者发表
-
2025-01-07
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有关问题的意见(一)》第十条的规定,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工资、停工留薪期工资或者病假工资、用人单位未提前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一个月工资、工伤医疗费、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未签劳动合同的第二倍工资、违法约定试用期的赔偿金、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
2024-12-18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按照《民法典婚姻家庭篇司法解释一》第十条的规定:“当事人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确认婚姻无效,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在提起诉讼时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近亲属关系永远不可能消失,未到法定婚龄的情形有可能消失,重婚情形的也有可能消失。前两种情形都没有争议,但